當今社會,是個充滿變數的世界。追求個人發展和個人自由,努力擴展自己的生活和生命,追趕社會潮流,已成為一個永續經營、終其一生的過程,不再是存在於某種特定階段的特定內容。
可惜的是,生活中仍有許多人不能理解這一道理,面對成功機遇的逝去,學習時間的流逝,年齡的無奈增長等,整個人便好似被洗過腦,認為失去了時間和機遇,就得偃旗息鼓,放棄對知識、對成功的追求,自甘沉淪和失敗;到了某個年紀,自己就得放棄生命,準備等死。
你若問他們願不願意捲土重來,或讓晚年的生命染上一道美麗的風景,這些人就會感歎地說:「當然想啦。但成功雖好,卻為時晚矣。」
多麼可憐又可怕的想法!
當一個人自以為「晚了」,而不再努力,不再追求進步時,便是他生命頹廢、事業失敗的開始。
真的晚了嗎?其實不然。
有一個農夫,他從一個懶惰者的手中,買了一塊田,這時已是五月下旬。先前的地主沒有趁初春的時候去耕種,只種了些蔬菜。那農夫買來以後,左右鄰居都這樣說:「春天早已過去了,來不及再耕種,仍舊用它種些蔬菜吧!」
但是,農夫認為,如果去種晚熟的穀類,目前還不算遲。因此,農夫按照自己的主意去做,把那塊田細細地耕了一遍,撒上晚熟的種子,很細心地去照料。後來,竟獲得意外的收穫,收成比鄰居春天所耕種的還要豐盛。
可見,只要你願意播撒種子,收穫永遠都會有的。
學習,也是一樣。每個人在一生中,都有受教育的可能性。這句話在任何時候都是適用的,任何信奉它的人都會受益匪淺。
摩絲奶奶一直快到了八十歲時,才開始拾起畫筆;葛洛夫‧馬克斯在六十五歲時才開始一段嶄新的生涯:主持電視節目;另有一位漫畫家,年近八十二歲,又自修刺繡,並取得相當成功的事業……類似實例,不勝枚舉。
他們之所以成功,就是到了晚年,他們拒絕讓年齡以及退休等不是理由的理由,為自己的未來畫上句號。
倘使你渴望造就自己,補救早年失學的缺憾,那麼你必須學會重新認識自己,審視生命餘下的時間,這是每個人成長與成功過程中的必修課程。永遠不要讓「來不及」、「晚了」之類的話,出現在你的人生辭典上。
正所謂「活到老,學到老;活到老,努力到老。」只要你願意,學習永不嫌晚,奮鬥永不嫌晚。
此時此刻,如果你正打算以「晚了」作為結局,草草了結自己的生命或奮鬥生涯,在走出辦公室後,在閒談時,在退休後,不妨走進教室,赴一場知識的盛宴,這會使你的生活變得積極樂觀,生命顯得更加充實。
人到老年,思想比年輕時代無疑要成熟得多,更有判斷力,更知道光陰的寶貴,更善於利用各種機會進修自學,爭取成功。因此,有許多人,在年輕求學時代,不知努力,空把時光蹉跎,沒有得到多少書本的知識,可是到了中年以後,理智增加,使他們開始從自身的需要出發,去補充知識的空缺,並努力用功,結果,竟有驚人的成績。
然而,你也許如一般人那樣,過分重視大學教育,認為曾經因經濟困難或身體孱弱,不能升入大學,是一種不可無法補救的缺憾,認為現在再怎麼努力,也不會獲得與大學同等程度的教育。因為自修得來的學識畢竟是有限的。卻不知,世上有許多負有盛名的學者,從沒有進過什麼大學,甚至有許多連中學也沒有進過呢!
所以說,一個人只要能像一個永不言敗的奮鬥者那樣,永不言晚,並善於利用空閒時間去選讀函授學校的學科,同樣能獲得極好的教育,幫助自己成就許多事業。
正如成功者們所說:生命中沒有也不應有「為時已晚」的立足之地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