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兩天我看到一則外電新聞,說到一名中年婦人到一家瑜伽中心上課,沒有上多久就因身體不適而猝死….。
我很為這位婦人難過。她一定是為了讓身體更健康去上瑜伽課,但是萬萬沒想到,會因此而往生。雖然這位婦人的死因還在追查中,或許和瑜伽沒有太直接的關係,可是發生的時間就在她上瑜伽課之際,因此再怎麼說,瑜伽老師和她本人都難咎其責~
這讓我想到,很久以前,我曾看過一篇報導,提到「做瑜伽也會有運動傷害,一定要做好保護自己的措施」。瑜伽就像所有的運動一樣,也會有肌肉拉傷、甚至挫傷等情況,更怕的是在沒有了解本身的狀況,就去做一些不適合的動作,嚴重者可能會致命。
所以我要強調的是,瑜伽絕對不是高危險的動作,相反地,在正確操作時,它是一個相當安全的健身好方法。可是,就像泡溫泉是個不錯的養身之道,但忽略了自己的狀況,強行泡湯,就有可能出意外,不是嗎?
初次上課前請務必告知老師
看了這則新聞後,我更要呼籲各位瑜伽愛好者,平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狀況,若有一些病痛,一定要事先告知老師,由老師判斷要不要做什麼動作。
若是有心臟病、高血壓、低血壓、癲癇、懷孕、骨質疏鬆、氣喘、肝腎問題、胃出血、十二指腸出血….,以及之前曾受過傷的,如:椎間盤突出、膝關節受傷、頸椎受傷、脫臼等,都要在上課前事先向老師報備,並請他特別注意您,在帶動作時一定要用口頭告知或是實地操作,讓您知道該不該做這些動作?或是該做什麼替代式?
由於在西方,瑜伽流行時間很久,參與的人口也很多,其中的運動意外也時有所聞。而西方人好興訟,一有問題,學生經常就會一狀告上法院,由法律來裁定問題誰屬。因此,一方面歐美瑜伽中心的老師很有危機意識,儘量不會帶學員做危險動作,在解說上也要不厭其煩。更重要的是,學員在上第一堂課前,一定要仔細填寫他的一些重要病史。再者,老師在上課期間會一再告知學員,某些動作不宜某些人做,更希望學員早早告訴老師他們的個別狀況。選擇可信任的老師
多層保障
相較於先進國家,台灣的瑜伽環境真的讓人捏冷汗。有很多老師是從瑜伽嗜好者走上老師一途,沒有受過太多應有的師資訓練,在處理突發狀況時,只能由經驗出發。再者,瑜伽教室沒有一再提醒學員要主動告知身體狀況,因此很多學員也沒有和老師充份溝通。在這種情況下做任何運動,危險性都蠻高的,做瑜伽當然也不例外。
在台灣,我不是沒有聽過做瑜伽受傷的例子,只是大家受了傷自認倒楣,沒有太追究,如此一來老師就認為他的教法沒有問題,沒有修正。因此,我一再提醒大家,在做任何運動(不是只有瑜伽喔)前,一定要打聽老師,並親自去看他的教學是否能讓您信任和安心。在上課之前一定一定要先把自己的狀況告知老師,諸如:這兩天沒睡好、頭昏、生理期….這些您認為沒有太重要的事,也先和老師聊聊,聽聽他的建議和看法,也好多層保障。
您有沒有想過,每次練瑜伽不管是練到汗流夾背或者手酸腳軟,到底為的是什麼?可能很多人的目的是為了瘦身減肥,也有人是為了想動動流流汗讓身體排毒,不論出發點是什麼,如果您在練習時,能夠在專注於身體上之時,也能多想想自己的目標,讓意念進入瑜伽的每個體位法中。
我常和朋友和學生說,學瑜伽若想事半功倍,最好心存「四不三有」的心態。所謂四不指的是「不比較、不憋氣、不放棄也不硬ㄍㄧㄥ」。
這四不說來簡單,卻是知易行難! 單是第一項「不比較」和第二項「不憋氣」就很不容易。新人常犯的毛病就是動作中憋氣,或呼吸不順,這個使得動作做得較吃力並讓肌肉緊張。
再者,人難免會有比較心,會和自己親朋好友比較,可是每每都是人比人,氣死人。以我自己為例,我自認瑜伽體位法做得不錯了,但是當真正開眼界時,就發現真的是人外有人,天外有天。有的人天賦異稟,天生就是吃這行飯的;更有人十幾歲就開始練瑜伽;還有人雖然成年才接觸,但每天練而且還找好老師個別指點….有太多太多的個人因素,使得總是有一些人比我們優秀,或是總有人能用很快的速度瘦下來。
我想很多人都知道,困擾的起源就在於比較心。有了比較,老認為自己不好而氣餒,最子的方法是儘人事聽天命,在瑜伽中體會每分每秒自己身、心、靈的互動,會比和某某人比還更值得鼓勵。
如果一再苦練達不到自己的目標,就要因此而放棄嗎?這就到第三個不:不放棄。若是在瑜伽練習的過程中,因為會吃些肉體上的苦,或者挑戰自己心理的極限,例如:做倒立等動作要克服反地心引力的運動,心裡的恐懼是難免的,可是若因此而畫地自限,不願嚐試,就失去很多探索自身極限的好機會,只能每每停留在熟悉的角落裡了。
我在瑜伽課中,經常看到一些很佩服的鏡頭,看到大家為了某一個做不好的姿勢,一試再試,希望摸索出更好的位置和方法。當然,也會有幾個人就呆在一邊,搖著頭說自己做不來。我想,大家一定猜得出來,這兩種反應的人在一陣子以後會有什麼不同的結果,努力嚐試的人就算不能馬上成功,但能愈來愈靠近,放棄一試的人大概還留在原地。
不過,和不放棄相反的是不硬ㄍㄧㄥ。這兩句話放在一起好像完全相反,倒底是什麼意思呢?我的意思是,在不放棄嚐試新動作、適應新老師、做不同派別體位法之餘,凡事適可而止,不要為了做到某個程度揠苗助長,反而容易因為肌肉疲勞、抽筋等原因受傷。因此,我建議不論在做簡單的或困難的動作,千萬要傾聽自己的身體和心靈,聽聽看它們發出什麼聲音,在和您說什麼話?時時注意它們的反應,才不會硬ㄍㄧㄥ到不適。
三有:有感覺、有興趣和有用 !
在四不之後,我認為做瑜伽要有三有,才能讓瑜伽變成興趣,成為生活的一部份。在瑜伽每個式子中,去體會和感覺自己的狀態,在瑜伽之後,也體會瑜伽帶給我們什麼改變,背脊是否比較直了?腿是否比較有力了?肩頸是否較鬆了?….若是瑜伽愈做愈累或不舒服,請詢問您的老師,看是否力法不正確所致?
我一直強調,瑜伽不是只在教室裡學的,它是一種生活方式,因此是隨時可以體驗的。比如:在走路時,有沒有脊椎打直且收腹提臀?呼吸是否有規律且深長?坐姿是否彎腰駝背?平時有沒有把心胸打開來?我們學瑜伽是希望它能改善我們的身心靈狀況,因此學了它並把它用在日常中,這才是有用的且實用的瑜伽。
能夠對瑜伽和瑜伽生活很投入的人,也就是對瑜伽產生很濃的興趣,並能深刻地活出瑜伽的精髓出來。
留言列表